图解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运用环境篇

[复制链接]
查看3766 | 回复2 | 2009-1-27 18: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陆,显示高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请务必填写正确的邮件地址,否则无法通过验证)

×
人在环境中生存,环境必然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在一个事件发生,或一些情节需要用照片来表述的时候,环境往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比较容易利用的表意因素。图例一是去年印尼海啸发生后的一个场面。一个小女孩儿坐在已经夷为平地的“家”上痛哭。摄影者选择的环境是被海啸冲毁的居住区,小女孩儿——请注意以前曾经讲述过的,灾难场面与弱者的呼应——被摄影者用作主体,这种呼应关系非常有效地强调了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后果。背景中一望无际的,被海啸夷成的平地,进一步告诉人们这种灾难的严重性。这可能比只选择一部分残迹,或干脆没有考虑到环境的效果要好得多。应该说,在这样的灾难面前,可利用的环境是非常多的。如何能够使自己的画面产生更为突出的,更深的印象,或更准确,更深层次地描述灾难,就需要多观察,多思考了。

图例二是在印度加尔格达街头拍摄到的情景。两个小男孩儿在一支巨大的管子中午睡。2004年5月印度这一区域奇热,至少已有7个人因无法抗拒这酷热而死去。摄影师选择这样一个场面,来说明热与贫困人群的关系,是动了一番脑筋的。铁管中似乎能传来一袭凉风,但也可能烫热难耐(注意管子外剌眼的阳光),这是描述气温的绝妙选择。两个贫苦的小孩儿在这样的地方相依而卧,明确地告诉人们摄影师的态度:酷热面前的穷人可能更需要关注。主题(描述酷热)和态度都能够得到最佳的传递效果。

图例三表现的是美国俄亥俄州的一次洪水袭来之际,两名男子正在最后一次跳入干净的游泳池。这两个对比几乎让人是不可思议的:处在浑浊洪水之中的洁净的游泳池;一场已经来临的灾难和两个仍要享受哪怕是最后一次快乐的男人。完善的保险和求援制度,可能是他们能够如此潇洒的主要原因。摄影师能够在这种场合拍到这样的有情趣的画面,也只能说他同样以兴奋的,“幸灾乐祸”的心情面对这场洪水。我们无法回避地通过照片读到摄影者,包括被摄者的这种感觉,画面上那种鲜亮的对比和明媚的阳光让人感不到一点压抑和焦躁。

类似的画面可参见(图五),这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座教堂。一场飓风过后,教堂被夷为平地。一位教徒坐在已经露了天的椅子上发誓,一定要重新修好这座教堂。画面里同样没有流露出任何悲观。在这样的场合前,那老人如此悠闲的姿态反倒给人一种幽默感。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很有益的借鉴,它让人在灾难面前更多看到的是信心和乐观的态度。至少是一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图例四是去年10月在伊拉克拍到的画面。两个在连续作战中早已疲惫不堪的美军士兵,毫不客气地在刚刚缴获来的伊拉克人家的卧室里睡去。这种环境与主体之间的呼应反差极为强烈,充满了戏剧性,人们可以由此而联想到相当多的东西。注意,尽管这种现象让人感到惊讶,但人们并不会对它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因为在特殊的情况下,这种场合的出现是合情合理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一:
法新社-盖蒂图片社记者Choo Youn-kon 2005年2月3日拍摄自印尼Lhoknga的一幅画面。在Aceh省的西海岸,一个小女孩儿正坐在已经被海啸完全摧毁的自己的家前痛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二:
路透社记者Sucheta Das 2004年5月20日拍摄自印度加尔格达印地安街的一个画面。两个小男孩儿睡在工地的巨大管子中,以躲避酷暑。这一地区连续酷热,已经有至少7人因热而死,更多的人是生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三:
美联社记者D.K.Wright 2004年9月18日拍摄自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幅画面。俄亥俄河泛滥,两名男子跳进自家的游泳池,最后一次享受在净水中的游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四:

盖蒂图片社记者Scott Nelson2004年10月10日拍摄自伊拉克Fallujah的一幅画面。两名美军步兵一师二团二营的士兵,在刚刚缴获的伊拉克人家庭中睡去。自开战以来,Fallujah的争夺就十分激烈,这种奇特的现象能够生动地说明美军的疲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五:
盖蒂图片社记者Mario Tama,2004年8月22日拍摄自美国佛罗里达州Punta Gorda 一个基督教堂的画面。飓风Charle袭过,教堂被夷为平地。一位教徒发誓要很快重新修好这座教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六:
路透社记者Goran Tomasevic 2002年11月13日拍摄自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南部一个叫Nahawan的小镇的画面。标题叫“战争的阴影”。两个伊拉克工人路过一座制砖综合体,刚好走在了一个阴影下。就在这一天,伊拉克接受了联合国的武器核查决定,他们似乎在议论,战争也许可以避免了。
匿名 yujiuxiangyi | 2009-8-25 12: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dark1027 | 2011-9-8 17: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 sharing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