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隔物摄影

[复制链接]
查看2117 | 回复0 | 2009-1-22 05: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陆,显示高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请务必填写正确的邮件地址,否则无法通过验证)

×
在摄影艺术作品中,有的是以纤毫毕现的清晰见长,有的则以扑朔迷离的朦胧称佳。近年来盛行的隔物摄影,便是后一种效果。所谓隔物摄影,通常是在镜头与被摄物之间设置一道半透明的屏障,被摄物体反映到胶片上,便产生出新颖、独特的艺术效果。

  许多物体都可充当隔物摄影的屏障物,如尼龙网纱、轻薄的纺织品、有机玻璃板等。但眼下最受摄影者宠爱的还是玻璃板,它具有良好的透明性,观众容易从朦胧的画面图像中窥出原形,而且玻璃板价格不贵,容易找到

  其次是可变性强,一块玻璃板往往可以造就出多种效果来。像空气中的水蒸汽能使玻璃产生雾的痕迹;用柠檬皮擦拭玻璃,随后喷洒上白糖粉末,可造成寒霜凝结的景象;而当将水和甘油的混合液喷射到玻璃板上,又会逼真地显出大雨滂沱的情形……至于那些形式多样的压花玻璃所造成的效果,就更是各显风采,不胜枚举了。

  要让隔物摄影术取得至善至美的效果,在拍摄时要掌握好以下几点:

  (1)注意原物体的反差及色块效果,由于屏障物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原景物的反差,所以并非任何景物都适宜进行隔物摄影。合适的景物应具有较强的反差,假如是拍摄彩色照片,则需要考虑色块效果,物体最好在色相上形成较强的色块对比,画面会变得活跃。

  (2)布光的位置要正确。进行隔物摄影,应直接把光线投向被摄体,而不能透过屏障物落到物体上。不然会使画面出现反光现象,甚至连被摄体的影像都看不到。

  (3)注意被摄主体与屏障物的距离。被摄主体与屏障物的距离,得视屏障物的质感而定。如质感细腻,距离可适当远些;质感较粗糙,则可近些。而且,被摄体本身的状况,对距离也有影响,如本身外貌较粗,距离可适当近些;本身外貌较细致,则可离屏障物稍远些。总之,主体物的形状要有明显的异变效果,且易于识别。

  (4)隔物摄影的对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小光圈,将屏障物和被摄物都归于焦点清晰范围之内;另一种是使用大光圈,仅使屏障物和被摄主体两者之一处于焦点的清晰范围内。两种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各有千秋,摄影者可选择使用。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