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一方乡音

[复制链接]
查看1337 | 回复0 | 2012-11-13 11: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陆,显示高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请务必填写正确的邮件地址,否则无法通过验证)

×
有西方语言学家曾经认为汉语是人类的“婴儿语”,而英国语言学博士鲁道夫·弗莱奇后来在书中写道:可是大家都错了,原来汉语是世界上最成熟的语言。美国语言学家盖利·吉宁斯在他的《世界语言》一书中提到汉语时说,“汉语是智慧的语言”。


  在国内,有关汉语的种种争论,过去有,现在有,以后也会有。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国人也曾有过汉字繁简、汉字废存之争。不过,那些要废掉汉字的文章,也还都是用汉字写成的,这说明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不容易办到。而这被称誉为“成熟智慧”的汉语,其方言又非常多,可谓“一把号能吹出各种调”。


  汉语的方言有多少呢,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要以口音不同论,就数不胜数;要是以语音系统有出入来论,大概会有几百甚至一两千种;要是只抓住几个重要特点的异同不论其他,就只有寥寥几种了,“现在一般说汉语有八种方言就是用的这个标准”。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调,方言甚至在有些时候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存亡。民国时期,胡景翼的国民第二军纪律废弛,与河南民众是冤家对头,后来该军与红枪会在豫南血战半年西退时,河南红枪会当时在边界设卡,捉拿第二军的逃兵,方法十分简单,在地上画一圆圈,让其说这是什么,喊“圈”,或者“屈圈”的就被认为是冀鲁豫人,便放过去。第二军兵源陕西,一喊“圈圈”,红枪会的人不由分说,上去就是一红缨枪。


  这个关于方言的段子是上世纪30年代的《论语》半月刊所载,以方言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该杀,也许就有些荒诞。


  普通话是不同的方言区以及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通用语言,是大家沟通交流的规范语言,但它时不时就和方言闹点“摩擦”“别扭”出来。前不久,《羊城晚报》报道美国股市因信用评级下调急挫时,在头版头条采用了具有浓厚本土色彩的粤语标题:美国股市跌到阿妈都唔识。


  “阿妈都唔识”意思是“连老妈都不认识”,在粤语中形容程度夸张、让人惊叹。这样具有鲜明广州地方色彩的口语化标题,生动形象,在网上引起很大反响,这和近年来民间的粤语保卫运动有关。去年,广州市政协提案委正式提出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改为普通话播出。消息一出满城哗然,引发了广州本地人对推普过度导致粤语没落消亡的担忧,兴起了一场关于“粤语保卫战”的论辩。


  粤语和普通话之争,弄得像“瑜亮之争”,非此即彼,似乎是水火矛盾、冰炭矛盾,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无法相安无事,彼此掐架,不知让人说什么好。去年8月5日,中新社消息,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一次会上称,“推普废粤”是伪命题,子虚乌有,并说:“我都在学广东话,谁敢废粤?”此后,有关“推普废粤”的争议才逐渐平息下去。


  汉语的各种方言和普通话,应是和平共处,长期存在。1958年1月10日,周恩来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的报告会上作报告时说,“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前不久,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也表示,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交际障碍,方便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歧视、禁止方言,方言是客观存在的,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使用价值,并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内将长期存在。


  我觉得,方言在一地是有着旺盛生命力的东西,不是谁想消灭就能消灭的,若其真的没落,也是方言自身失去了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经济土壤,寿终正寝,谁也救不了。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