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构图完美的笔记--不显眼的地方

[复制链接]
查看8098 | 回复5 | 2009-1-22 05: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陆,显示高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请务必填写正确的邮件地址,否则无法通过验证)

×
  每每我们考虑到天空中云彩所渲染的气氛、考虑到色温差异所导致的颜色变化,在这个时候,我们是否也注意到了摄影构图中的一些细微之处呢?显然,面面俱到是不现实的。但是,有的时候,突然意识到的某个细节却令自己多多少少会感到些尴尬,甚至汗颜。有一天,我去拍位于紫禁城西南角的那个角楼,发现了一个竟被我忽略了十几年的细节。事实上,在那天以前,我从来没有考虑过那个细微的地方。  我家住在什刹海附近,步行到紫禁城也不过十几分钟。所以,没事儿的时候,我就常常背着相机、沿着紫禁城的外墙蹓跶。西南角的那个角楼,我拍了很多。我喜欢把角楼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置于画面的中间,城墙横着向两侧延伸开来,形成扁“十”字。尽管这一类型的构图没有什么创新,甚至可以说太“古板”、太“呆滞”、太“明信片”了,但我还是乐此不疲。早上拍、晚上拍,晴天拍、阴天拍,横着拍、竖着拍,也有的时候拍下一张张的局部,回家后拼接成一幅大大的照片。下面两幅照片分别摄于去年五月(图1)和今年10月(图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都说玩儿摄影的人有着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他们象鹰一样,敏锐地观察着世界的一举一动,迅速地捕捉着稍纵即逝的影像。那么,你能看出上面两幅照片的差别吗?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好奇开始,当事物变得司空见惯的时候,人们就会对它习以为常。渐渐地,由“习以为常”发展到“熟视无睹”,直至最后对身边的事物“麻木不仁”。如果发展到这一步,那么这些人对这一事物的观察能力基本上呈“暂时丧失”状态。“他们把自己对树木的观察局限在一般特点的识别上,通过树干、枝杈和树叶的特点,看它们是哪一个树种:是柳树、橡树、榆树、苹果树、松树还是枫树。很多人对于每一棵树本身的特点无动于衷”(注1)。  这种“标签式”的观察,同样也会渗透到拍摄工作中,一直伴随着摄影师。这也是每一位摄影师在拍摄时需要不断克服的。上面的两幅照片中景致,我们平常是可以看到的。一个是晚上拍的、一个是白天拍的,一个是夜景、一个是侧光,天空中都没有云,都是采用四平八稳的构图……这是些“标签式”的差别(或者相似),是任何一个人在按下快门之前都会注意到的细节。“故宫”、“角楼”、“城墙”这些特定的标签会顽固地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光线、色彩的变化让我们沉浸在美丽的景色中,迫不及待地想听到快门开阖发出的“咔嚓”声,仿佛那种声音可以直通我们的灵魂,使之漂浮、宽慰、解脱。然而,也正是在这种“快感”催促下,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些细微之处的调整。  为了消除这些因素的干扰,我将两幅照片简化呈线条再来看看差别(图3、图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请注意图3中的红色竖线(充当参照的辅助线)。这下你可以看到那个令我汗颜的细微之处了吧:去年5月拍的照片中,角楼的角线、城墙的拐角以及城下建筑物的角线竟不在一条直线上;图2是我意识到这一点后拍摄的。这个问题细微得总是让人不以为然。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所接触到的摄影者,其中不乏扛着昂贵的专业器材的朋友,竟也没有一个注意到这个细节。我总担心会有一些卖弄之嫌,所以不无谨慎地对他们说:“我觉得站在那个位置,中线可以对齐”。从他们的表情看得出,他们在拍摄时也忽略了这个细节,同时他们立刻就明白了我的意思。  线条在摄影构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我们总是去观察看得见的线条,而忽略了那些看不见的线条。就摄影而言,我并不提倡大家跑到同一个地方,用同样的角度,拍摄同样的景物,得到相同的照片。不过,作为提升能力的训练手段,倒也未尝不可。每当我们发现一个拍摄细节后,就会在将来的拍摄过程中有意识地考虑进来。这样的训练,对提升从取景器中评估影像的能力大有帮助。
aifuqi365 | 2014-2-10 00: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不错,楼主辛苦了
李力李力 | 2015-3-11 15: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楼主了

本版积分规则